馬鈴薯病毒檢測是由馬鈴薯X病毒、馬鈴薯Y病毒等20多種病毒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根據癥狀表現將馬鈴薯病毒病分為馬鈴薯花葉病和馬鈴薯卷葉病兩大類。
馬鈴薯病毒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發生均十分嚴重,一般使馬鈴薯減產20-50%,嚴重的達80%以上。馬鈴薯花葉病毒病是由多種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的一類病害,普遍分布于世界馬鈴薯種植區,在中國也廣泛分布,但由于高溫降低植株對花葉病毒病的抵抗力,因此,以中國南方發生較為嚴重;馬鈴薯卷葉病是一種馬鈴薯種性退化的主要病害,也是早發現的馬鈴薯病毒病,在中國廣泛分布,尤其是東北、西北等北方地區,造成馬鈴薯產量損失30-40%,嚴重時可達80-90%。
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應以采用無毒種薯為主,結合選用抗病品種及治蟲防病等綜合防治措施。
不同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在不同品種上可引起不同癥狀。
馬鈴薯普通花葉病:植株感病后,生長正常,葉片平展,但葉脈間輕花葉,表現為葉肉色澤深淺不一。葉片易見黃綠相間的輕花葉。在某些品種上,高溫和低溫下都可隱癥,受害的塊莖不表現癥狀。
馬鈴薯重花葉病:發病初期,頂部葉片產生斑駁花葉或枯斑,以后葉片兩面都可形成明顯的黑色壞死斑,并可由葉脈壞死蔓延到葉柄、主莖,形成褐色條斑,使葉片壞死干枯,植株萎蔫。不同品種反應不同,如植株矮小,節間縮短,葉片呈普通花葉狀,葉、莖變脆。帶毒種薯長出的植株可嚴重矮化皺縮或出現條紋花葉狀,也可隱癥。病株薯塊變小。
馬鈴薯皺縮花葉病:病株矮化,葉片小而嚴重皺縮,花葉癥嚴重。表現明顯深淺不均的綠色花葉,葉尖向下彎曲,葉脈和葉柄及莖上有黑褐色壞死斑,病組織變脆。為害嚴重時,全株發生壞死性葉斑,葉片嚴重皺縮,自下而上枯死,頂部葉片可見斑駁。病株的薯塊較小,亦可有壞死斑。
馬鈴薯卷葉病:典型的癥狀是葉緣向上彎曲,病重時成圓筒狀。初期表現在植株頂部的幼嫩葉片上,先是褪綠,繼而沿中脈向上卷曲,擴展到老葉。葉片小,厚而脆,葉脈硬,葉色淡,葉背面可呈紅色或紫紅色。病株不同程度的矮化,因韌皮部被破壞,在莖的橫切面可見黑點,莖基部和節部更為明顯。塊莖組織表現導管區的網狀壞死斑紋。
馬鈴薯紡錘塊莖病:受害植株分枝少而直立,葉片上舉,小而脆,常卷曲。靠近莖部,節間縮短,現蕾時明顯看出植株生長遲緩,葉色淺,有時發黃,重病株矮化。塊莖變小、變長,兩端漸尖呈紡錘形。芽眼數增多而突出,周圍呈褐色,表皮光滑。